主 講 人:王宏志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
地 點:外國語學院三樓大會議室
主 辦 方:外國語學院
開始時間:2017-11-25 14:00
結束時間:2017-11-25 15:45
講座內容提要:
毫無疑問,漢學家以其掌握中國語文及文化知識的能力,在中外交流史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本文研究對象為一名鮮為人注意的英國漢學家萬寧(Thomas Manning, 1772-1840)。萬寧早在1802年即開始學習中文,1807年1月來到中國,住廣州東印度公司商館,時常協助翻譯工作,比人們所熟悉的公司譯員馬禮遜(Robert Morrison, 1782-1834)為早,而他最廣為人知的事跡是作為第一個到達西藏拉薩的英國人,以及擔任英國第二次派華使團阿美士德使團(Amherst Mission)的譯員。但其實他對中英關系的影響不限于此二者。本文借助最新發現原始資料,詳細分析萬寧與中國相關活動,展示他在19世紀初中英關系上的歷史位置,并藉此個案討論如何對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現象的漢學家進行學術研究。
王宏志教授簡介:
王宏志,香港大學文學士及哲學碩士,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哲學博士,主修翻譯及現代中國文學。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講座教授、翻譯系主任、翻譯研究中心主任,《譯叢》行政主編、《翻譯學報》及《翻譯史研究》主編;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及博導、翻譯研究中心名譽主任;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兼任講座教授及博導。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文學院院長、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長、人文學科研究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人文學科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香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際交換處副處長。
研究范圍主要包括晚清以來中國翻譯史、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香港文化研究。已出版專著十多部,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另外從2011年開始主編每年一部《翻譯史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及其他編著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