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講 人:冉永平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地 點:外國語學院三樓會議室
主 辦 方:外國語學院
開始時間:2018-05-24 14:00
結束時間:2018-05-24 15:50
講座內容提要:
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創新使網絡交際等新媒體成為了日益普遍的交際與交往方式,語言使用超越了傳統的時空限制,出現了有別于面對面交際、常規書面交際等的新特征。類似變化必然引發新的話語(或語篇)表現和使用范式,出現更為多樣化的人際交往與信息傳遞方式等,也對話語研究的路徑、視角等帶來了諸多問題,甚至新挑戰。比如,以單向話語為考察對象的研究思路,難以詮釋網絡語境下交際互動的序列性、多向性等動態特征,這些表明受制于新媒體新語境的影響,基于書面語、面對面等交際的傳統范式、研究視角及其理論解釋,必然面臨更多的新問題。為此,我們需要順應時代變化與發展,重視新媒體新語境下話語使用的新特征,尤其應結合新語境下相關議題研究的新趨勢,及時關注交際語境變化給話語或語篇研究帶來的新議題,拓展話語研究的新視域和新思路。
冉永平教授簡介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語言學期刊《現代外語》主編;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語用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話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外語界面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外國語言學會副會長;中美“富布萊特(Fulbright)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等;他是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outon de Gruyter), Journal of Language Aggression and Conflict (John Benjamins), Journal of East Asian Pragmatics (Equinox Publishing Ltd)等國際期刊及《外語與外語教學》、《外國語言文學》等多個國內期刊的編委。主要研究方向為語用學、話語分析等。已多次主持國家哲學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廣東省哲學社科規劃課題等,在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Journal of Pragmatics, Pragmatics and Society, 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等SSCI國際期刊及國內的《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現代外語》等CSSCI期刊發表研究論文;獨立及合作出版《語用與認知》、《認知語用學》、《語用學:現象與分析》、《語用學縱橫》、《新編語用學概論》、《詞匯語用探新》等著作多部。
具體信息可參見: http://clal.gdufs.edu.cn/info/1265/2838.htm